条文:
太阳病,得之八九日,如疟状,发热恶寒,热多寒少,其人不呕,清便欲自可,一日二三度发,脉微缓者,为欲愈也。
脉微而恶寒者,此阴阳俱虚,不可更发汗、更下、更吐也。
面色反有热色者,未欲解也,以其不能得小汗出,身必痒,宜桂枝麻黄各半汤。
先分析条文吧。这里有三段,分别讲的是病愈,病进,病微三种情况。
第一段太阳病得了八九天。正常的话太阳病7天愈合或者往里传,但是这段有不呕,说明并未传少阳,清便欲自可,小便正常,说明未传阳明。那么病还在表。但它是定时发热恶寒,而且热多寒少。若热多,脉将数;《伤寒论》中“脉若静者为不传也。脉若数急者为传也”,但这里是脉微缓,脉缓而微,脉也显示不往里传?
但有热又为何不脉微缓,这里的脉指的是病邪弱,病邪弱正气足则热,病邪重,正气弱也恶寒。这里虽有正邪相争,但热多寒少,说明证气大于邪气,自身免疫力足,病会慢慢自愈
第二段脉微恶寒,这里和第一段相比没有热只有寒。又病了八九天,开头就太阳病,说明还有一些表证,脉微还怕冷,这个脉微应该指得是里虚,正气虚,阳气虚弱造成的怕冷。那么争对这种里虚的情况。《伤寒论》是有下治疗原则的:表里俱虚,当先救里,应该是四逆汤类、桂枝加炮附子汤,芍药甘草附子汤之类温里的药。而且虚人不能用下法,汗法,吐法治疗的,这样治疗更易加重里虚。
那么说到这条我就想到刮痧和拔罐,拔管很常见,感觉不会出什么事情。但是对于气血虚弱的人还是建议少拔管,或者拔管停留时间不早忒长,也不要把得太久。拔管活血通络得同时,也会带走正气。我碰到两个患者拔管出问题的,一个是让我帮她拔管,我问她什么问题,她说身体不舒服,我就号了下脉,脉很弱,我建议她不要拔,我说可能你受不了。她就说到她之前把罐后躺了3天。第二个是老客户跟我讲她去拔管,感觉快要晕了,赶紧让服务人员把罐卸了。
图片
第三段是讲病了八九天,身体痒,面色还有点热色,应该是还有点郁红,是说还有点表热散不出去。这么点邪气可能是之前发热不透导致的,也有可能是正邪交争就一直没分出个胜负吧。
原文说了,未欲解,不能得小汗出,告诉我们只要小小出下汗就行。
条文并没有说有汗,但是又不能大发汗。所以单独用桂枝汤或者麻黄汤都不完全适合。就用桂枝汤和麻黄汤小计量的喝。
桂枝麻黄各半汤组成:
桂枝1两16铢 芍药1两 生姜1两 炙甘草1两 大枣4枚,杏仁24个
1两=24铢
这里是分别取1/3的桂枝汤+1/3的麻黄汤
图片
说到这里就想到夏天人在外受热,马上进入空调房间,然后就出现皮肤很痒,又未见红肿等其他皮肤病。我觉得也可以用用这个方子,其实就是有些寒气闭阻在皮肤下又发不出来。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